“百融金服正在构建一个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将产业、科技、金融进行融合,并进行专业化分工,共同合作,共同盈利并最终实现共赢。”11月16日,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联盟年会暨2018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峰会在杭州举行,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金服)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蒲克强在做题为“新技术助力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升级”的主题演讲时,如此表示。
随着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势在必行。本次峰会以“新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为主题,围绕供应链金融助力产融一体化发展、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平台搭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蒲克强在演讲中直言,供应链金融体系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微企业,而小微金融在实践中面临的痛点包括风控、成本与效率、以及获客。小微风控的解决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小微企业具备了企业和企业主的双重属性,因此要做C+B,企业和企业主双重画像;在主体信用打造基础上设计交易结构,实现主体信用和交易信用叠加;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有效识别小微企业风险,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除提升风控能力之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是关键。解决方向是线上化,但需要更多的风控抓手,这就是客户体验和风控的平衡。
基于小微金融的痛点,百融金服建立了业界领先的C+B金融科技平台,“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圈;百融是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云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搭起普惠金融共需两端桥梁,并通过数据赋能、资产化赋能、平台赋能把资产资金有效连接、赋能。
数据赋能,供应链金融的链条上真正有资金需求又难以得到授信的主要是中小微群体,它具备了企业与企业主的双重属性,数据赋能是把产业端的行业数据与百融C端大数据相结合,形成C+B的数据完整画像。
资产化赋能,也是百融小微金融核心技术。通过对产业场景的深度解读,结合百融大数据对行业数据金融化,通过百融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有效识别风险,对整个产业端基于产业场景形成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
平台赋能,资产和金融端需要一个桥梁,通过我们平台的赋能连接,一方面我们的资金端有4000多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端对接了千亿资产规模的产业供应链场景;平台赋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实现了资产与资金端的有效对接。因此,百融金服的定位是构建、连接与赋能“蒲克强指出。
蒲克强表示,金融的基础是信用,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产业供应链,产业场景是信用的源泉,产业的运营信息过程是“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的基础;金融科技公司是信用的加工和传递者,通过科技手段打造、加工信用,识别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只有有了产业基础,科技进步的赋能,才能有效实现供应链金融。因此,产业是根本,只有合理的产业场景才有金融的基础,否则金融就是无本之源、无水之木。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应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是首次将供应链金融作为独立主体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供应链金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发金融界和实体企业等机构高度关注。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姜超峰认为,金融只有与产业融合才能够形成供应链金融,金融不改革,产业则无法发展。数据和金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获得真实的、及时的、结构全面的、标准化的数据,是供应链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作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平台,百融金服一直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金融云平台服务能力,架起普惠金融供需双方的桥梁,提供资产、资金的连接能力,全力助力小微企业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从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扶持实体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